省农发办大力支持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 |
2016/6/2 浏览 3254 次 |
近年来,四川省农业综合开发围绕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2011-2015年,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农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3.3亿元,扶持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有机肥生产、秸秆综合利用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项目151个。 一、科学谋划,规范运作 一是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可行性论证。2011年,省农发办组织省社科院等科研机构对四川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与财政支持政策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证明,通过财政资金引导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间的农业循环经济是切实可行的。 二是开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标准与财政支持政策专题研究。2014年,省农发办组织省畜科院、社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开展了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标准专题研究,并形成了《四川省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标准与财政支持政策研究》成果。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和规模、种植作物和规模,制定了不同的循环模式和投资标准。 三是研究制定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2015年,省农发办研究制定了《四川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的扶持重点、建设目标、财政资金使用范围及补助标准、立项程序、建设方式、验收及管护等具体要求。同时,还要求项目县科学规划、建章立制,制定《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农业循环经济技术规范》、《农业循环经济设施管护办法》等。 二、加强领导,部门联动 一是四川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时任分管农业的钟勉副省长亲自担任《四川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与财政支持政策研究》课题组组长,指导课题研究。现任分管农业的曲木史哈副省长对省农发办支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给予了充分肯定,曾多次到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区调研和指导工作。 二是省农发办充分发挥好牵头和部门协调作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综合性强、技术要求高,离不开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农业循环经济政策研究、项目规划、专家评审等工作,都是在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畜科院、社科院等科研院校以及四川省环保厅、农能办等省级部门通力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 三是项目县扎实抓好项目管理工作。实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项目绩效目标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部分项目县还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形成合力,全力推进循环农业发展。有的项目县每年还将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三、勇于探索,创新驱动 一是积极探索多层次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畜禽规模化养殖导致面源污染较重的地区,按照雨污分流、厌氧发酵、干湿分离、种养循环的思路,建设一批畜禽粪污循环利用示范区,促进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消纳;在农作物秸秆产生量较大较集中的地区,结合畜禽粪便、菌渣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建设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和有机肥加工厂,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二是大力支持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国内外现有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标准以防污治污为主要目标,不能完全满足循环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将新技术研发、引进、示范及推广纳入省级专项资金扶持范围,有的项目县还安排专项资金,鼓励新发明,推广新技术。在设施设备创新和技术改良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成功改良牛粪干湿分离、沼液固液分离、粪污管道防堵等技术10余项,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三是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建后管护机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项目不同于一般农发项目,设施设备容易腐蚀,管护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必须充分考虑环保、安全和可持续利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建后管护机制,将责、权、利明确到每个环节,建立有人管理、有人维护的长效机制。以洪雅县为例,奶牛场每天沼液产生量450立方米,以前通过汽车外运处理,每立方运输成本9元钱。实施农业循环经济项目以后,沼液通过管网灌溉农田,每立方米沼液向奶牛场收取日常维护费和准备金只需要6元钱,用于沼液灌溉管网的日常维护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设施设备损毁修复以及二次污染赔偿。 |
上一条: PPP:应加快立法 避免非理性担保 |
下一条: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
[返回上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