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周姚 詹磊
近年来,苍溪县河地镇突出市场导向,强化科技支撑,通过“政府引导+家庭农场示范+农户参与”模式,盘活撂荒地发展药材产业,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在位于河地镇天灵村的新纪源家庭农场,种植的佛手幼苗生机勃勃。2024年9月,河地镇政府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乐山市考察学习,引进佛手优质种苗和科学管护技术。返乡后,新纪源家庭农场业主张健率先行动,通过土地流转整合撂荒地,建成80余亩标准化佛手种植园。
佛手是一种常用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可观。佛手种植两至三年后进入丰产期,亩产可达5000斤,按照目前市场行情,每亩收益超万元。佛手的种植不仅让张健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这几天,10多名村民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种苗、施肥、浇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以前我们这里的地都荒着,现在种上了佛手,我们也能在这里打工挣钱,工钱当天就能结清,又能照顾家里,干点其他农活,比出去打工强多了。”河地镇天灵村村民杜会方说。
在张健的示范带动下,周边不少农户也开始尝试种植佛手,目前全镇佛手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亩,成为苍溪县首个规模化种植佛手的乡镇。“以前种传统作物,收入不高,今年镇上推广佛手种植,我也跟着种了1亩多,张老板还提供技术指导。听说佛手药用价值高,销路不愁,希望过两年能有个好收成,让日子越过越红火。”河地镇天灵村村民邓洪顺高兴地说。
河地镇平均海拔在600米,全年平均气温在13摄氏度,土壤酸碱度适中,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腐殖土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天然温床”。目前,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3000亩,种类涵盖沙参、黄精、麦冬、佛手等,年产量突破4000吨。下一步,河地镇将持续把中药材产业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和整治撂荒地等举措,扩大产业规模,打造种植示范基地,完善产业发展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