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产有“法宝”!良田+良种+良法,黄土也能变“黄金” |
2025/3/5 浏览 117 次 |
来源:四川经济网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胡敏 文/图)3月3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作为2024年全省“天府粮仓·百县千片”高产竞赛中规模经营主体高产竞赛类别获奖代表,泸县粟喻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世超分享了经验。
泸县粟喻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世超分享经验
“良田+良种+良法,黄土也能变‘黄金’!”刘世超表示,用一句话概括成功的经验就是:机械化打底、良种发力、技术护航,让土地生金、农民增收!
据了解,去年,泸县粟喻粮油专业合作社2500亩水田喜获丰收,其中600亩高产竞赛田交出“双季亩产1110公斤”的亮眼答卷。刘世超算了一笔账:中稻750公斤、再生稻360公斤,按市场价算,每亩净利润900元,即便是普通田块,也能实现亩均净赚400元。
他分享,成绩背后,专合社有三大“法宝”:
向“高标准”要效益。在县里支持下,专合社自筹280万元,把2500亩水田改造成“旱涝保收、全程机械化”的高产田。新建提灌站、统一宜机化,插秧、收割“一条龙”,每亩省下300—400元人工费。“过去10个人干的活,现在一台机器搞定,效率翻倍。”
向“一粒种”挖潜力。在省农科院专家指导下,专合社选定再生力强、抗倒伏、适合机收的优质品种。中稻收割后,稻桩低留10公分,再生芽“噌噌”冒,萌发率提高30%!“用社员老张的话说:这稻子割一茬,还能再长一茬钱!”
向“精细活”抢产量。专合社卡准“四早”节点:早育苗、早移栽、早晒田、早施肥。4叶秧苗4月前下田,插秧密度精准到“9寸×6寸”,每亩1.2万窝,通风透光不挤苗;中稻收割前晒田控水,留桩收割后浅水促芽,齐穗后5天追施15公斤尿素,粒粒饱满压弯秆。
刘世超表示,未来,专合社还要干三件大事:打造“吨粮田”升级版,把高产田从600亩扩展到1000亩,单产再提10%,让更多土地“一季变两季、亩产过吨粮”;探索“稻虾共生”新模式,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加养一季小龙虾,预计增收3500元;打响“泸川庄园”金招牌,联合重庆荣昌企业,建加工厂、做精品米,让稻米从田间直通餐桌,通过品牌效应多赚三成。
|
上一条: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 |
下一条: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
[返回上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