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四川丨四川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2023/11/28 浏览 271 次 |
来源:农民日报
城乡融合发展是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11月20日,既有大城市、又有大农村的四川,在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作出了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部署。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准确把握省委关于“重点在县域、难点在乡村”的重大判断,按照“抓好两端、畅通中间”的工作思路,聚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作为难点所在,如何发力攻坚克难?站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窗口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四川着眼难点打出的重要一拳。目前,四川乡村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要如何实现建好乡村促融合?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从最早破题到持续提升 美丽乡村看四川
1986年,成都市郫都区农科村一个叫徐纪元的农民盖起了新房,“第一个吃螃蟹”为城里人提供农家餐饮服务,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就这样诞生了。作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懂得享受生活的四川人较早意识到了村庄的多元价值,县县都培育有农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村,奠定了美丽乡村看四川的自信。
不过,能站在聚光灯下的佼佼者毕竟只是极少数。在四川4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数以万计普通平凡的村庄,他们没有近郊优势、没有景观资源、没有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农房杂乱破败,村容村貌脏乱差,人口大量外流是基本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个重大决策部署在四川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者让四川11501个村庄脱贫奔康,路、电、水、网等村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提升。这中间,还涌现出一大批后来居上的明星村。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四川有12个村入选,其中5个是脱贫村。
后者在蜀乡大地凝聚起强大动能,全省各地各级各系统围绕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纷纷发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四川打得漂亮。自2018年起,四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连续5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0个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数量居全国第一。
四川广袤乡村的基本面有了直观的变化。截至2022年底,四川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分别达98%和65.6%,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9%,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光纤通达、100%4G网络覆盖,基本实现“快递下乡进村”覆盖率100%;建成县级以上农业园区超1500个,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多万亩。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0683元,同比增长7.1%。
近年来,四川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在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还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如成都市启动“百村先行 千村提升”,创新片区项目集群建设机制,推动形成重点村全面补短、一般村整体提升、先行村示范引领的连片发展图景;今年内江市委重点谋划启动的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计划用5年时间推动70个镇和7个涉农街道近千个村庄从“里子”到“面子”整体改善;宜宾市财政安排8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示范村建设,今年拟创建的30个示范村、400个达标村规划实施项目1070个、总投资达28.07亿元……
农民进城与咖啡下乡并存 城乡发展进入深度融合期
作为农民工输出大省,四川常年有超过2300万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随着四川经济发展,尤其是对东部地区产业承接,自2012年四川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规模首次超过省外输出以来,省内就业容量持续扩大。这也让人看到了四川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据测算,“十四五”时期四川城镇化率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每年有80余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这必将带来城镇体系、内需市场和城乡格局的深刻调整。
与千万农民进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股力量正努力尝试从城市进入乡村,其中咖啡下乡便是典型。2014年,3个年轻人来到德阳市旌阳区高槐村,看中了城郊的地理优势以及村民前庭后院的开放空间,他们租下村民的房屋建起了高槐村首家咖啡屋“不远咖啡”。两年后,村里的咖啡店越开越多,人气越来越旺。
高槐村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四川涌现出一大批新潮时尚的网红村。探寻这些村庄的创业故事,除了可以感受到中国社会萌芽生长的逆城市化潮流,更让人看到乡村正逐渐恢复活力。传统城乡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但城乡差距仍然显著存在。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但仍然达到2.29,比起浙江等先发省份有一定差距。
无疑,四川城乡发展已进入深度融合期。“浙江把‘千万工程’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龙头工程’,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使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革。”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表示,四川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促融合的5大重点任务之一进行再部署,必将为乡村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今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作出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分管负责人多次专题研究细化工作举措,省政府分管负责人带队赴浙江省实地考察,领悟精髓要义,学习思想理念、科学方法、精神状态,为四川下一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做足了准备。
写好“四个融合”大文章 改革是关键一招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体应该怎么抓?今年以来,四川不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制发《四川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出台14个专项任务推进方案,制定四川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范》,出台《四川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方案》。同时,建立省级部门协同机制,完善乡村建设重点项目库。接下来,将通过认定一批先行村,每年培育1000个省级示范村,梯次推动所有行政村整体提升。
与此同时,四川着眼难点重点提出的“四个融合”,为本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指引和方向,即着眼流通不畅促要素融合,着眼联动不足促产业融合,着眼供给不均促设施融合,着眼管理不优促治理融合。“四个融合”,个个都是一篇大文章,尤其关系着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构建。“千万工程”的经验证明,要实现破题解题,改革是关键一招。
在敲响四川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锤的成都市郫都区,土地这一关键要素就被充分激活。原本默默无闻的郫都区友爱镇子云村,由村集体、国有公司和村民共同出资建设的温泉酒店已经小有名气,多个重大项目招引又提上日程。“下个月,一个项目区所在土地就要挂牌入市。”子云村党委副书记谢春亮告诉记者,通过宅基地有偿腾退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没有被当作指标卖给城市,而是用于引进文旅、加工、冷链等产业,未来的子云村不再是一个纯农业村,而是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村。
为了改变各类要素长期由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出,乡村要素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现状,更多好办法新途径在四川各地践行,如在成都市新都区,营造良好村域营商环境成为当地主政者关心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2月15日,天府新区以袁家湾林盘项目作为独立生态碳汇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通过碳汇市场线上挂牌交易实现价值补偿,率先试水乡村生态价值多元转化……
最近,内江市资中县银山镇岗石村6社的40户村民经过商议,决定把叫了几十年的马家院子改名为橙丰小院。改名背后,作为内江市农村面貌改善首批项目村,原本普普通通的马家院子被打造成了精品院落,更深层次的是乡村蝶变产生的连锁反应,村民们心气更足了、动力更强了,为城乡深度融合打开了新局面,注入了强动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系统观念,践行因地制宜,不求一蹴而就,不堆砌盆景……“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让我们相信,一个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即将在四川的高原、平原、河谷、丘陵绽放,成就一个个美丽四川不得不说的振兴故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
上一条: 四川公布第三批乡村水务示范县名 |
下一条: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
[返回上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