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阳区大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让“沉睡地”变“致富田” |
2022/9/12 浏览 809 次 |
来源:四川乡村振兴网
四川乡村振兴网德阳9月9日消息 近年来,德阳市旌阳区以整治撂荒地为突破口,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促成当地撂荒地化零为整、连点成片,形成便于规模化、机械化作业的大片土地。在守好耕地红线的同时,深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同频共振”。
“啃”下撂荒地 “耕”出新景象
“这里之前是一片撂荒地,过段时间将是一片丰收景象。”9月7日,在黄许镇仙桥村,杨虎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杨廷虎指着长势良好的大豆玉米说,土地复耕后,预计今年将产出一万五千斤大豆和五万斤玉米。
“仙桥村这片有100多亩,由于村里大量劳动力外出,常年无人耕种撂荒了3年。”杨廷虎看着农田就这样撂荒长草着实有些可惜,“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种粮不仅有现金补贴,还发放种子,何不想办法将‘荒地’变‘良田’呢”。
唤醒“沉睡”耕地,是端牢饭碗的根本“粮”策。杨廷虎说,近年来,旌阳鼓励村民自行复耕或村集体代耕、委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耕种,交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包等方式,破解撂荒地复耕复种难题。与此同时,种粮补贴、撂荒地复耕补助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种粮业主的积极性。
“农民地块小,很难机械化操作,所以成本高。流转过来之后,我们对土地进行了整理,小块变大块,机耕机收方便了,成本就大大降低了。”杨廷虎说,下一步合作社将与仙桥村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积极引导大户、合作社参与撂荒田复耕复种,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为推动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推进粮食规模化种植,我区出台相关政策,种植粮食作物面积达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可享受种粮大户补贴。其中,2022年全区种粮补贴992.8万元,补贴总面积26.74万亩。目前,全区累计完成农户承包耕地撂荒整治面积6916.558亩。
精准服务助农 激发“新”活力
农业转型发展离不开农业社会化服务。杨廷虎自2013年成立合作社以来,通过半托管、全托管等省事、省力的“田间保姆”式服务模式,让他在当地小有名气,杨虎农机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区、市、省级示范合作社。
“政府通过购买合作社及大户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形式,有效解决部分不愿耕种和无能力耕种的农户土地抛荒问题,还能进一步提升土地种植技术和管理能力,盘活农村土地,让农村土地真正‘活起来’。”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工作人员陈雪说。“半托管服务,仅在水稻这一项上每亩可增收200元。”作为该服务受益者,旌阳区健兴家庭农场负责人徐祥兴满脸笑容,他说:“除了种植水稻小麦,他还有2台农机,平常还可以参与合作社的农机服务,目前收入稳定在每年10万左右。”
近年来,国家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作为享受到各项政策红利的农业一线生产者,杨廷虎明显感受到了政府对农业的重视。
目前,旌阳区杨虎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为能提供“耕、种、防、收、烘干、仓储”等农机作业服务的“全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020年累计作业面积达4.5万亩,2021年累计作业面积达14万亩,2022年至今累计作业面积达6万亩。(刘欣雨)
德阳市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
上一条: 南充市发展牛羊产业,助力乡村振 |
下一条: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
[返回上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