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本报讯(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十四五’时期,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保持平稳增长,去年达5620亿元。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303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2∶1。”10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厅长蒋刚在会上介绍了四川“十四五”时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关情况。
为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牢,四川千方百计稳面增产,开展“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深化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去年全省粮食播面 9608.8 万亩、总产 726.8 亿斤、单产378.2公斤每亩,均创历史新高。同时,四川出台相关条例,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十四五”已新改建高标准农田 1773.2 万亩。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0.1%,川种振兴成效显著,生猪出栏稳定在6000万头以上,保持全国第一,菜、果、茶、渔产量均大幅增长。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四川作为全国相关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健全监测帮扶机制,累计帮扶50多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通过分类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连续4年稳定在220万人以上,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四川还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1+1+ 8”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深入实施“天府粮仓·千园建设”行动,累计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1 个、产业集群 10个。省财政每年拿出5个亿专项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去年全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69%。同时深化农文旅融合,去年全省休闲农业收入1080亿元。
和美乡村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四川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乡村善治水平。累计实施建设项目5.6万个,新改建农村公路7.6万公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稳定在99%以上。
农村重点改革持续深化,四川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累计培育家庭农场 27.7 万家、农民合作社10.2万个。去年全省集体经济总收入135.8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