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本报讯(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只要5分钟,马铃薯种薯病毒无处藏身!育种也有“超级导航”,国内首个玉米智慧育种大模型“西南种芯-V1”亮相……9月12日,川北粮油种业创新联盟2025年科技成果发布暨学术报告会在绵阳市游仙区举行。会上,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重庆市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绵阳市农科院、利尔作物等7家单位,集中发布了28项最新科研成果,覆盖智慧育种、优异品种、病毒检测、绿色管护等全产业链环节。
“马铃薯种薯病毒,外观判断困难,需通过专业设备检测。此次我们发布的‘马铃薯种薯病毒及细菌病原快速诊断试剂盒’,无需任何仪器设备,操作简便,将原本需要一天完成的检测缩短至5分钟出结果。”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院长、重庆市薯类作物种薯质量检测中心主任吕典秋介绍,该产品是国内首个面向马铃薯种薯快速检测的上市产品,成本仅为国内外同类产品的1/3至1/4,真正实现“国产替代”。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则发布了玉米智慧育种大模型“西南种芯-V1”及配套专用芯片“XNY-1000”。该研究所育种研究室主任李芦江说:“‘西南种芯-V1’已精准选育出包括突破性品种‘优迪899’在内的多个优良新品种。同时,借助大模型对自交系育种潜力进行评价,新选育出的玉米自交系‘XL8242’适配性良好,可作为制种父本,有效提升产量与抗性。”他提到,通过整合前沿算法与专用芯片技术,大大提高了育种精准度与效率。
据悉,川北粮油种业创新联盟自2021年成立以来,已成为区域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据不完全统计,联盟已累计推出科技成果超100项,转化率突破90%,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等新品种在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为社会带来超100亿元的新增经济效益。
四川省种子协会秘书长刘勇评价道:“川北地区地域相连、生态相似,粮油新品种与新技术的应用具有共通性。联盟整合科研机构资源,形成合力,将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
“此次科技成果发布会既是对川北粮油种业创新联盟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全面检阅。”在绵阳市农科院院长任勇看来,通过科研单位、企业与种植大户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和实地参观,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绵阳市安州区永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技术生产负责人杨兴富一边认真听、仔细记,一边不时与专家交流。他表示,已“相中”了几款新品种,打算下一季便引入试用,“如果效果理想,马上大规模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