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市安州区:擦亮“天府乡村”金名片 政企农三方联动促增收 |
2025/6/6 浏览 56 次 |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擦亮“天府乡村”金名片 政企农三方联动促增收
——绵阳市安州区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典型经验案例
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川绵阳市安州区以消费帮扶为抓手,以“天府乡村”公益品牌为载体,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受益”的三方联动机制,通过政策引领、资源整合、模式创新、产业联动,创新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模式,助力脱贫群众和低收入群体稳定增收,带动地区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前,安州区“天府乡村”用标主体22家,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规模达5.7亿元,吸纳就近农村劳动力务工400人,年人均增收3万余元。
特色举措
政府搭台“强引领”,畅通商标申报渠道。为扎实把“天府乡村”公益品牌推向企业和市场,绵阳市安州区统筹各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宣传推广,实现“天府乡村”公益品牌产供销全链条发展。一是部门协同,提升公益品牌知名度。统筹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区供销联社等相关部门紧密协同配合,通过上门走访、座谈推介等形式,深入推广“天府乡村”公益品牌,主动了解企业用标意愿,宣传用标政策和优势,“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全方位引导企业申报“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商标。目前,全区累计用标主体达22家,涵盖农副产品、药材、饮品等4大类55个品类,2024年,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规模达5.7亿元。二是政府搭台,助力用标企业拓渠道。以产供销全链条发展“天府乡村”产品为抓手,作为拉动消费和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举措,引导辖区政府机关部门、各类(企)事业行政单位等直采优先考虑“天府乡村”用标企业产品,组织用标企业参加四川省“天府乡村”推荐展会、“年货大集”等系列活动,着力推动“安州造”产品走进机关、走向全国,全面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面。目前,产品远销浙江、上海等20余个地区。三是用心服务,大力培育用标企业。为严格确保“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的品质与形象,深入贯彻执行《“天府乡村”公益品牌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及《“天府乡村”公益品牌产品全链条发展实施方案》。对企业主体资格、联农带农机制以及产品认证等各项资质进行严谨细致的审查,确保每一项均符合标准。安排专人对申报企业进行“一对一”资料指导,确保资料不漏项、不重复,区级审核部门在接收到申请后的1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全力优化并加速整个审核申报流程。
企业响应“护品牌”,构建联农带农模式。以辉达粮油为例的用标企业,探索创新联农带农模式,实现创收增收、多方共赢。一是产学研合作,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与省农科院、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研究浓香菜籽油风味关键控制等新技术,开发天府菜油、小榨纯黄等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共有川菜王纯香菜籽油、罗浮山纯香菜籽油等20个用标产品,实现品类全覆盖。二是统一农事服务,坚守产品质量关。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通过为种植户提供统一良种,统一种植技术、统一病虫害防治等“一体化”综合农事服务和技术培训,持续加大产品品控力度,以品质创建品牌,以品牌开拓市场,获得超百家学校和企业良好、稳定销售渠道。三是创新新模式,联农带农壮产业。构建“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良种推广,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油菜基地,带动我区7500户农户种植油菜10万亩,为获评省五星级粮油园区、“天府菜油”基地示范县添砖加瓦。
农户参与“增收入”,激活群众致富动力。“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申报的核心要素以联农带农为硬指标,以企业为抓手,在带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助农增收。一是农户增收渠道“多样化”。农户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企业和基地务工等方式实现多元增收,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工人”。企业和种植基地可解决季节性用工近千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80人次,年人均增收1万元。二是激发农户种植“源动力”。为激发农户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企业实行“订单收购”保护模式,按照单价高于市价5%的价格与1.2万户农户签订油菜籽保底收购合同,解决农户后顾之忧。开展送油菜种、送技术下乡等系列活动,免费为农户提供种子2万余包,组织专家教授开展病虫害防治、种植技术培训等。三是端牢粮食安全“金饭碗”。立足于“耕者安心种粮、食者放心消费”的核心理念,依托“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积极倡导并推行“三品”建设要求,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和品质观念,从而打造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信任纽带,全力构建粮食安全的可持续生态链。目前,辉达粮油公司已成功获得“三品”认证产品2类,分别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鲜明成效
构建农业生产与农户增收新模式。以“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用标企业,尤其是当地行业龙头用标企业为依托,通过高质量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构建“企业订单收购+农户规范化种植”的产销联动机制,实现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闭环发展模式。不仅推动农产品向更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化,还促进农业产业的标准化种植、订单化收购以及可追溯化管理,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全面升级。同时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资源,形成“品牌驱动产业—产业拉动就业—就业带动增收”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农户稳定增收与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
促进企业品牌与销量双提升。企业被成功认定为“天府乡村”公益商标后,在政策扶持与品牌加持下,积极参与“绵品出川”“年货大集”等一系列的推广活动。不仅为企业搭建了展示舞台,更使其在产品直销方面获得政府机关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优先考虑,有效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产品销量与品牌知名度的双提升。依托推广活动,“天府乡村”的生态品质得到全国消费者的认可。更以品牌效应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激发农村留守群众内生动力。依托“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建设,积极引导用标企业与本地农户建立起紧密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签约订单的方式收购农产品,有效解决农产品的销路和低价难题。企业优先吸纳困难农户,特别是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让村民们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借助“订单收购+就近用工”这一模式,农户不仅获得了稳定的种植收益,还能通过务工实现收入的多元化。这一举措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工人”的转变,不仅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劳动力,还通过技能培训、产业参与等方式,激发了群众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
经验启示
绵阳市安州区以“天府乡村”公益品牌为纽带,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农机制,采用“政策引领+订单农业+就业帮扶”模式,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三方联动机制,能够有效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与品牌加持。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品牌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加强“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宣传和推广,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企业加入进来。主导推动农业产业的全链条发展,包括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和优化升级,通过产业升级带动乡村振兴和农户增收致富。
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创新。鼓励“天府乡村”用标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加强合作,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企业通过统一农事服务、创新联农带农模式等方式,有效保证原材料稳定供应和品质,还严把了产品质量关,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
三是持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确保农户能够真正参与到“天府乡村”品牌建设中来,通过“企业订单收购+农户规范化种植”的产销联动,分享品牌发展的红利。加强技能培训、技术指导和产业参与,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工人”,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和收益。
下一步,绵阳市安州区将着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拓宽“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的覆盖品类,并持续完善“政企农”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乡村资源转化为推动富民增收的“金钥匙”。
|
上一条: 雅安市 在群山之间筑牢粮安与振兴 |
下一条: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
[返回上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