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联系我们
四川禾田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Add.成都市武侯区星狮路511号大合仓B502
Tel.028-85196969
Fax.028-86740725
E-mail:hetian998@sina.com
您现在所在位置: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资讯
一年多恢复耕地2.5万余平方米 四川首批田长的守护成果与思考
  2022/7/26  浏览 1126 次

信息来源:四川乡村振兴网(华西都市报)

继河长、林长之后,四川正在全面推行田长。

7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新闻发布会指出,到2022年底,初步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制”责任体系,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全覆盖,每块耕地均由田长负责守护。

安宁河流域致力于打造“天府第二粮仓”,位于该流域的凉山州西昌市,早在2021年1月就开始试点“田长制”,并于当年7月全面实施“田长制”,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全覆盖。

7月22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深入西昌市阿七镇大田村,探访我省第一批田长管理下的田野。

守田创新

为了“天府第二粮仓”

1393名田长守护72.54万亩耕地

安宁河缓缓流淌,滋养着安宁河谷的土地。这片土地,也寄托着我省要将安宁河流域打造成“天府第二粮仓”的期盼。

2021年1月1日,西昌市率先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并在阿七镇、佑君镇、安哈镇、大兴乡开展试点,按照市、乡(镇)、村、组设置四级田长。

记者探访的大田村位于阿七镇。7月的村庄,河谷的风吹动着巨大的风车,发出“呜呜”的声音;风车之下,成昆铁路复线上不时驶过一列列绿色动车;田野里,用于制种的玉米正拔节生长。

大田村党支部书记杨树成是我省第一批田长。他的名字和阿七镇党委书记、土地所在组的组长名字一起,印在巨大的田长公示栏上,竖立在村口。公示栏里,还有一张耕地卫星图片,在被红色线条切割成一块块的田地上,清晰地标注着承包人的名字。

在西昌市,有1393名像杨树成一样的田长,共同守护着72.54万亩耕地,防止耕地“非农化”。

守护故事

和乡亲“撕破脸”

阻止在耕地上建房建厂

翻阅《西昌市耕地保护田长制资料汇编》,乱搭乱建、占用通道修堡坎、堆放建筑垃圾、建农家乐等是破坏耕地的主要行为。为了加强对耕地的保护,西昌市欢迎举报破坏耕地的行为,并明文规定举报有奖。

保护的另一面,是要与破坏耕地的行为作斗争。杨树成就面临与乡亲“撕破脸”的问题。

发现破坏耕地的行为怎么办?杨树成说,他需要第一时间制止违法行为,并在24小时内上报镇级田长,督促违法当事人完成土地恢复和整改。一年多以来,他处理了三起乱搭乱建破坏耕地的行为。

去年,大田村一组村民赵红伟计划在10余亩耕地上搭建彩钢棚发展养殖业。他买的彩钢棚刚拉进村,就被人举报了。杨树成找到他,和他聊环保政策和耕地保护政策。最终,赵红伟放弃了这个计划。

大田村二组村民陈胜德也曾是杨树成的劝阻对象。陈胜德的老屋因年代久远成了危房,他打算在自家位于公路边的耕地上建新屋。当他把建筑材料拉进耕地时,也被举报了。杨树成建议他在老屋地基上修新房。

陈胜德以前当过组长,懂政策,也理解田长的管理,听从了杨树成的建议。记者到访时,陈胜德家两层小洋楼已封顶,正处于装修阶段。

守护成效

处理违规行为50起

恢复耕地面积2.5万余平方米

7月22日下午,杨树成开车沿着村道转悠。作为一名田长,巡田是他的责任。“每周要巡查3至4次。”他说,主要查看是否有人破坏耕地,是否有耕地在洪水的侵袭下受损。

在一大片玉米地旁,杨树成下了车,径直朝里走去。“这片玉米地是填埋大冲沟新增的耕地。”他一边走一边介绍,村里有一条历史形成的大冲沟,沟深三四米。后来,因为修铁路、建房子等因素,大冲沟成了一条死沟。去年,西昌试行“田长制”后,村里用修建成昆铁路复线挖出的泥土对其进行填埋,之后又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改造,增加土地肥力,为村集体新增了20多亩耕地。

望着迎风摇曳的成片玉米,杨树成乐开了花,他说:“今年,这块土地将迎来制种玉米收获的第二季。”

在成昆铁路复线不远处的几块梯田里,野草疯长,有的地方还蓄着浅浅的水,几只麻鸭在水中觅食,3头水牛趴在草坪上低头啃食着青草。杨树成指着这几块田说,修成昆铁路复线时,这几块田遭到了破坏。工程完工后,施工方对其进行了恢复。他说:“目前,这几块地正处于恢复期,最快今年年底就可以耕作。”

杨树成介绍,在保护耕地方面,大田村除了制止乱搭乱建、填埋新增耕地和恢复毁损耕地外,还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质量,通过土地流转确保耕地用作粮食生产。

《西昌市耕地保护田长制资料汇编》中记载,从2021年9月起,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变少,越来越多的乡镇在《耕地保护巡查记录表》存在问题一栏中写上了“无”。

西昌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李舟透露,截至目前,西昌市发现并处理违规占用耕地行为50起,恢复违规占用耕地面积2.5万余平方米。

如今,“田长制”开始在全省推行,西昌市又将如何推进相关工作?

西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腾云表示,《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出台后,西昌将对“田长制”工作方案进一步优化,“一方面要贯彻省上的精神,另一方面也要保留西昌的特色做法。”

守护思考

探索多种模式

破解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难题

大田村村民高大姐家有近4亩耕地,以前用于种火葱,每年可收入近十万元。后来,村里建起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示范区,她家的土地以每亩15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生产基地。“就算加上我在生产基地打工挣的劳务费,也远低于种火葱的收入。”她说。

在西昌市玉米种业现代农业园区,一份2015-2021年制种面积与亩产统计表显示,2017年制种面积最高峰达到9.2229万亩,随后下降,2019年曾探底至5.03万亩,直到2021年才恢复至6.01万亩。

记者走访发现,在农村,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矛盾很具现实性:如果农民将土地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平均每亩地能实现营收3万至5万元,最高每亩能有10万元收益,如果种水稻,每亩地净收入不到1000元。收益上巨大的差异,让农民将选择偏向了经济作物。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阿七镇副镇长周千瑜似乎看到了一缕因产业新模式带来的曙光:在大田村建起中国热带玉米制种科技馆后,公司在玉米田里建起了廊桥和栈道,吸引周边的人前来休闲旅游。傍晚,村里有时会聚集几百上千名游客,他们跟着音乐跳跳舞、在风车下吹吹风、在栈道上散散步。人流量来了,村民们看到了商机,摆摊设点卖美食、水果和小玩意儿,在种粮之外又增加了一份收入。

此外,在西昌的一些农村,部分农民开始在葡萄、石榴等经济作物下套种大豆、花生、土豆等农作物。这是今年西昌正在探索的“粮经统筹”工作法,即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一同种植。据了解,现在每亩经济作物下套种大豆的产量可达300公斤左右。西昌今年上半年已经推广9400亩“粮经统筹”试验地,下半年将大面积推开,为实现农民致富和地方粮食增产提供新方案。

此外,西昌还积极实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樟木镇、礼州镇率先试点,采取“引水上山”的方式,将安宁河流域的水源引到周边山地,水贯通后实现“旱地改水地,坡地改台地”,进一步增加土地保有量。同时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对一户多宅、资源腾退等情况统计后复耕,按照指标置换,将非农用地转化为耕地。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作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耕地之路任重道远,而如何平衡农民增收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

记者 席秦岭 见习记者 罗石芊




  上一条: 四川今年预计落实各类水利投资43
  下一条: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返回上一级]
四川禾田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蜀ICP备14015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