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东坡、广安、名山、巴州以工代赈交流材料 |
2022/4/21 浏览 1024 次 |
深刻把握政策初衷 努力提升群众三感 眉山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韩 杰 (2021 年 12 月 17 日) 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其作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对标一流加压奋进。在小菊主任、陈琦副主任关心支持下,2020 年以来,全市实施以工代赈项目 16 个,总投资 5086万元,其中中省资金 4232 万元。我们严格按照“十项制度”“十个规范”组织实施,目前,16 个项目已全部完工,实现工程合格、群众满意,牢牢坚守了“赈”的初心,充分发挥了以工代赈政策功能作用。 一、科学谋划严管理,增强群众认同感 (一)“三个结合”谋项目,解群众所需。带动发展是以工代赈的功能作用,我们围绕群众行路难、增收难等问题量身定制赈济项目。发挥以工代赈资金支持山、水、林、田、路的综合优势,把握好“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群众是根本、项目是载体”“组织群众工作千万不能放手”三个关键,注重以工代赈与农村产业、群众增收、扶志扶智“三个结合”,对务工群众多、发放报酬高、组织能力强、产业带动好、示范引领大的村(社区)予以优先支持。 (二)“三权到位”重宣讲,解群众所惑。人心一致是以工代赈的实施前提,我们围绕群众不明白政策初衷来量身定制思想教育。全面收集掌握群众对项目的所需所盼,通过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微信群、大喇叭等向基层组织、当地群众、施工企业讲清讲透以工代赈政策精神。在回应关切中加强教育引导、传递温暖关怀、激发内生动力,全方位动员、组织、凝聚群众,“自己的项目自己干”,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保障。 (三)“三级专班”强管理,解群众所忧。规范管理是以工代赈的基本准则,我们围绕基层的责任和担当来量身定制推进机制。每个项目均成立县、镇、村三级工作专班,细化明确各级责任,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一体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县级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全程参与监督管理和指导协调,“一顶帽子管到底”,杜绝“半拉子”工程,确保项目从规划建设到管理维护始终无缝衔接、发挥效应。 二、务工就业得报酬,增强群众获得感 (一)“三类群体”为重点,守住底线防返贫。促进就业是以工代赈的核心目标,我们坚持量身定制务工岗位。按照“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尽量不用专业队伍”的原则,全面摸排项目实施地及周边村社的劳动力情况,精准测算每一个项目务工工程量,以量定人、以人定量做到人量吻合,因人设岗、因岗定人做到人岗相适,最大限度为脱贫户(含易地搬迁户)、低收入人口、特殊群众“三类群体”提供就业岗位,带动1094名群众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使用者到建设者。 (二)“三轮培训”为抓手,技能实操强本领。务工技能是以工代赈的重要一环,我们坚持量身定制教学培训。一一对接群众意愿和用工需求,施工前入门培训,开展泥工、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等岗前教学,帮助群众迅速上岗;施工中以工代训,“菜单式”实训操作,让一些杂工变普工、普工变技工,增强群众就业技能。完工后,结合当地产业优势,深度开展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培训,带动 3000 多受训群众至少掌握一项技能。 (三)“三个一致”为标准,发放报酬增收入。增收致富是以工代赈的内在要求,我们坚持量身定制报酬发放。指导施工单位或项目理事会与务工群众签订用工合同,根据工种岗位、工作内容、务工时间,结合当地务工平均工资水平,合理确定劳务报酬标准,尽量提高劳务报酬比例,做到签到表、务工台账、施工日志“三个一致”,有效避免多发、漏发、少发、错发,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近 1000 万元,占中央、省级资金 23.63%,全部经公示后,通过银行卡精确发放到人,实现人均增收9140 元。 三、惠及当前谋长远,增强群众幸福感 (一)“三家联保”抓管护,持久发挥项目作用。工程管护是以工代赈的投用保障,我们坚持量身定制管护制度。项目建设中,对以工代赈项目主管部门、技术业务部门和实施单位三家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由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实施全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项目建成后,按《实施方案》承诺事项,落实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发挥项目最大效益。 (二)“三方获利”强联结,不断延伸利益链条。利益联结是以工代赈的长远之策,我们坚持量身定制收益分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11个产业类项目折资入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经营业主,实现“以工代赈资产变股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变股东、农户参与收益分配”资产收益模式,为村集体增加收益 76 万元,续写好村级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 (三)“三抓到底”提质效,着力打造精品工程。真抓实干是以工代赈的制胜法宝,我们坚持量身定制行军路线。 狠抓宣传推广,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组织群众参与工程建设,让以工代赈本质和要义深入人心。狠抓组织实施 ,充分发挥沟通协调联席会作用,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广泛运用以工代赈方式组织实施力度。狠抓工作提升,落实规范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市月查、县(区)周查、乡(镇)日查的三级联查机制,实现项目全覆盖督导,确保群众利益最大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参与干部廉洁化。眉山以工代赈工作向上而行,离不开省办的精心指导、兄弟市州的示范引领,但与省办要求相比、与兄弟市州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认真落实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市州经验,力度再加大、措施再强化,力求新作为、再谱新篇章。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做细做实群众务工增收 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政府 (2021 年 12 月 17 日) 尊敬的小菊主任,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东坡区着重在省办提出的“五个体系”“六项机制”上发力,全年开展以工代赈项目3个,总投资 1030.87 万元。在省以工代赈办、市发改委大力指导下,项目已全部完工。吸纳务工群众142人,其中,已脱贫户 18 人、易地搬迁户 4 人、特殊困难群众 22 人、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人员 45 人,发放劳务报酬 177.66 万元。项目实施中,我们念好“三字经”,打出“组合拳”,把组织群众务工牢牢抓在手上,让当地群众得实惠。 一、前期谋划注重“实”,精准落实政策要义 一是“五个清楚”掌握底数。项目谋划前,区、镇、村走访调查 20 多次,全面开展当地群众务工情况调研,做到了“五个清楚”,项目村劳力数量清楚、群众务工技能清楚、群众务工意愿清楚、特殊群众状况清楚、村委会组织工程建设能力清楚,为量身定做项目、岗位、培训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三个优先”确定人员。人员选择上,优先吸纳已脱贫户、易地搬迁户、特殊群众、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人员;范围选取上,优先吸纳本村,其次邻村,再次本乡镇和邻近乡镇群众;岗位做工上,优先使用培训中考核优异的村民,培训成绩合格的当地已脱贫户和易地搬迁户。 三是“四方会商”落实工价。建立“发改部门、镇政府、村两委、设计方”四方会商制度,共同论证项目建设标准、建设内容、工程总量以及劳务工程量,突出岗位设置、用工数量、岗前培训、务工工程量和报酬测算等 5 个重点进行精准论证。劳务报酬经咨询人社、住建等部门意见后,结合市场行情确定工长 260 元/天,技工 240 元/天,普杂工 180 元/天,特殊岗位 100 元/天。
二、实施组织注重“细”,高效解决群众就业 一是狠抓人员培训。实施前,组织开展模板制安、搅拌机操作、混泥土浇筑、杂工等技术培训,务工人员考试合格后,持上岗“PASS”务工。施工中,重点加强安全知识培训,结合现场操作抓好施工技术复训巩固提升,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项目完工后,继续组织务工群众进行农业技能培训,优先安排成绩优异的到村集体经济中从事柑橘套袋、采摘、包装等工作,实现季节性务工就业 130 多人。 二是狠抓工人管理。严格考勤,坚持每日到岗签到,每月签字确认,不准无故旷工、迟到、早退,严格工作纪律,动态调整人岗不适、效率低下的务工人员,确保能干事、不误事。严格考核,对消极怠工、不按要求施工的人员进行登记和教育,3 次教育后仍不改正的,由村委会研究取消其务工资格,并扣减 10%的当月工资。 三是狠抓报酬发放。县级项目负责人每月组织 1 次推进会,研判劳务报酬落实情况,保证务工报酬及时足额发放。坚持劳务报酬由镇财政统一发放原则,村“两委”会同项目理事会或者施工方,在务工考勤、务工记录、包工计量的基础上,按月核定务工群众劳务报酬,形成劳务报酬发放表,经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签字审定后,在村务公开栏公示 7 天,公示无异议后通过“一卡通”发放给务工群众。
三、执行纪律注重“硬”,靶向提升干事情怀 一是把廉洁公正作为“硬纪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工程建设上坚决做到“三个不”,招工上不任人唯亲,建材采购上不优亲厚友,用工考勤上不弄虚作假,有效防范以上问题。 二是把履行合约作为“硬杠子”。重点检查群众务工组织方案、用工合同所列群众务工条款、岗前技能培训及技能培训方案的落实情况,如弄虚作假一律不予验收通过,未履行用工合同条款的追究违约责任,确保务工组织落到实处。对招标、采购的项目,村“两委”负责督促施工方将劳务报酬发放到位,如不发放,用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务工报酬,同时将该施工单位纳入失信名单,且不予验收该工程,待劳务报酬发放到位后方能验收。 三是把实发报酬作为“硬指标”。劳务报酬发放标准是以工代赈项目的一项“硬指标”,也是检验项目县级负责人履职尽责的“硬指标”。坚持项目县级负责人全程参与、全程管理、全程监督,对劳务报酬发放开展实地查验、单项检测、档案核查等工作,重点审核群众务工台账、劳务报酬发放台账的真实性,逐一核对人员名单、务工天数和报酬金额,全覆盖、面对面进行普查,并对审核结果签字确认,确保劳务报酬发放“实打实”。下一步,东坡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今天的会议精神,持续抓好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不断激发务工群众的内生动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夯实乡村产业的发展基础,有效发挥以工代赈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在全省以工代赈群众务工组织联合调研 座谈会上的发言 广安市广安区人民政府 (2021 年 12 月 17 日) 尊敬的小菊主任,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广安区推广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方式有关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2021 年,广安区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 3 个,总投资1640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项目 1 个,投资 280万元;中央预算内试点项目 1 个,投资 1060 万元(含区级整合其他资金 270 万元);省级财政专项扶贫项目 1 个,投资 300万元。截至目前,中央财政预算内项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已完工;中央预算内试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预计 12 月底前全部完工。为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作用,根据中、省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相关要求,我区于今年8 月出台了《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方式的实施办法》,目前已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推广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方式实施项目 27 个,总投资 2024.7 万元,预计发放劳务报酬 210 万元。 一、落实四个主体,确保责任到人。 一是落实责任主体。村委会作为责任主体,负责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产生项目理事会,动员组织务工群众,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二是落实实施主体。项目理事会作为实施主体,负责施工组织、材料采购、机械租赁、财务管理等。三是落实监督主体。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监督主体,负责项目质量、安全、资金等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对项目负终身责任,乡镇纪委对每个以工代赈村民自建项目制定监督方案并负责全程监督,纪委书记对项目负终身监督责任。四是落实服务主体。各行业主管部门作为技术服务主体,负责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确保项目质量。区发改局作为以工代赈政策服务主体,负责培训政策、规范流程、监督指导和综合协调等工作。
二、抓好五个关键,确保顺利推进。 一是抓好务工组织。 在项目建设前,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张贴告示、入户走访等方式,对项目建设内容涉及的工种、特殊务工群众、工资标准等进行广泛宣传,优先吸纳本村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和其他低收入人群参与项目建设。二是抓好技能培训。组织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工匠”“土专家”,通过岗前培训和以工代训相结合的方式,对镇村干部、理事会成员和务工群众分类别进行技能培训,确保务工群众能够上得了岗、上得好岗,实现通过一次上岗学习一门技能的目的。三是抓好报酬发放。严格执行“劳务报酬支付周期不超过一个月”的规定,项目理事会按月核定务工人员的劳务报酬,形成报酬发放表经乡镇负责人审定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 7 天,公示无异议后由项目乡镇及时足额将劳务报酬打卡直发到务工群众。四是抓好项目公示。村民自建项目由项目理事会负责组织建设,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公示,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对确定的项目建设内容和理事会成员及分工进行公示,让群众知晓;对自建项目用工、材料、询价进行公示,让群众明白;对项目建设劳务工资花名册、机械租赁费、技术服务费等进行公示,让群众监督。五是抓好档案管理。印发项目资料清单,包括项目前期申报、项目实施、财务管理、项目验收、绩效评价及影像图片等资料,各项目乡镇落实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区发改局全程跟踪指导,确保项目资料完整规范。 三、做到三个明确,确保发挥效益。 一是明确产权归属。 以工代赈资金建设形成的资产产权归村委会所有,对项目建设形成的固定资产,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并做好项目工程的产权登记。二是明确管护主体。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的管护主体为项目地村委会,产业类基础设施项目的管护主体为专合社或相关农业产业企业。三是明确管护经费。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管护经费由村集体经济或乡镇整合其他资金解决,产业类基础设施项目管护经费由专合社或产业企业自筹资金解决。下步工作中,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将神,充分学习借鉴各兄弟区市县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增添工作举措,扎实做好以工代赈工作,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推广以工代赈 助力就业增收 ——在全省以工代赈群众务工组织联合调研交流活动上的发言 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 (2021 年 12 月 17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很荣幸参加此次全省以工代赈群众务工组织联合调研交流 活动。2021年,名山区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 19 个,总投资 3399 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 3385 万元,已发放劳务报酬150 万元,吸纳本地务工群众 456 人,有效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按照安排,现将名山区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三级联动抓推广,夯实基础强推进 一是领导重视为推广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领导的高度重视,名山区经区委主要领导同意,区委编办审核,区人民政府成立了推广以工代赈工作组织机构,组成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推广以工 代赈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参与、全方位服务。 二是部门支持为推广工作打下项目基础。没有项目安排,推广工作无从谈起,名山区以工代赈工作得到了各行业部门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从项目谋划、资金安排到项目实施、政策落实各行业部门认真履职,坚持全区“一盘棋”,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快速推进以工代赈推广工作。 三是镇(村)落实为推广工作打下落地基础。项目实施和政策落地最终靠基层组织具体落实,名山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村民自愿—镇(街)统筹—部门审核—小组审定的联动模式,由镇(村)统筹谋划上报项目和实施项目,并作为主体落实以工代赈各项政策,确保劳务报酬发放不低于财政资金的 10%,力争达到 15%的目标。 二、宣传发动抓推广,营造氛围促发展 一是突出重点,营造宣传氛围。通过新闻报道、人物采访、制作宣传片、悬挂标语宣传以工代赈,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通过确定推广以工代赈示范项目,打造样板工程,供各镇(街)学习借鉴。 二是加强培训,普及政策到位。通过召开全区专题培训会、一对一指导乡镇、印制资料汇编等多形式开展政策培训,让行业部门、镇(村)、群众了解以工代赈实质,熟悉以工代赈政策,掌握项目实施要求。 三是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名山区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过程中,精心提炼、认真总结的“3145”工作法,得到国家、省、市发改部门认可,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三、健全制度抓推广,政策落实重实效 一是建立“一套模版”。印发了《关于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流程》,从项目谋划、项目库建立、项目资金下达、项目实施、资金管理、劳务报酬、公告公示、资料归档 8 大环节进行了规范要求,建立了实施方案编制题纲、项目批复、合同签订、劳务发放台账、培训台账、项目公示等一整套模版,为项目业主和行业部门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项目实施标准和流程。 二是制定“两张清单”。坚持“调进和退出”相结合,每季度通过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新增和调出的项目,经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印发,形成年度项目清单;每月按照项目清单调度项目实施进度和劳务报酬发放额度,建立项目调度清单,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三是实行“三级验收”。建立“初级验收+区级验收+综合评价”的三级验收体系,各行业部门按照领导小组要求制定印发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的验收管理办法,细化各级验收标准和要求,将区级验收和综合评价分值化,让验收组成员有标准可依,切实将以工代赈的各项政策落实贯穿到验收的全过程。 四是落实“四种监督”。落实“专业监理+行业监管+村民质量监督委员会+村民自发监督”四种监督机制,专业监理公司负责全过程工程质量监管和技术支持,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全过程以工代赈政策落实和指导,在镇政府的指导下成立的村民质量监督委员会负责日常监督,通过公告公示项目信息、务工名单、劳务报酬发放等接受群众自发监督,全方位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政策的落地落实。 五是创新“七项制度”。名山区先行先试创新制定了《雅安市名山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施以工代赈方式项目管理办法》和《关于在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中规范群众务工组织有关工作的通知》等 7 个规范性制度文件,建立了“1+6”政策支撑体系,从实施流程、务工组织、施工方确定、劳务培训、劳务报酬发放等环节对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全流程进行了规范,推动全区以工代赈推广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四、年度考核抓推广,奖惩分明助提升 制定出台了《雅安市名山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考核细则》,将推广以工代赈工作作为年底目标考核内容之一,从管理工作、项目实施、政策落实、宣传培训等方面分类考核部门和乡镇,考核结果实行“一加分、两挂构”,在原有的考核结果上实行加分制,将考核结果与全区年终目标绩效考核相挂钩,与下年度项目和资金安排相挂钩,极大提高了各行业主管部门和镇(街)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积极性。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会议精神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以工代赈惠民政策,落实“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群众是根本,项目是载体”的要求,真正发挥项目的“赈济”功能,促进更多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进一步激发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内生动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最后,诚挚邀请各位领导到名山检查指导工作!
全力扣好项目建设“第一颗纽扣” ——巴州区以工代赈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汇报 巴州区发展改革局 (2021 年 12 月 17 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非常荣幸与大家相聚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参加此次全省联合调研交流活动!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受启发,收获良多。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巴州区以工代赈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巴州区是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巴中的建城区,系“全省现代农业重点县”“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县”。2020 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2021 年,全区探索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模式,被评为十九大以来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十大案例。自 2019 年脱贫摘帽以来,巴州区共实施以工代赈专项项目 5 个,建成产业园区道路 34.8 公里、治理塘堰 1 口,建渠系 13.5 公里,带动 158 名农村群众就近务工,其中脱贫人口 83 人,累计发放劳务报酬 265.3 万元,有效助力全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档案是项目建设的“第一颗纽扣”,它是反映项目实施各阶段、全过程的重要依据,是佐证项目质量的重要证据,是项目廉洁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规范提升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巴州区一贯重视项目档案规范管理,特别是省发改委《关于加强以工代赈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通知》(川发改赈〔2020〕481 号)下发以来,我们按“更高、高严、更精、更细”的要求,强化项目档案管理。今年 9 月,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到巴州区调研督导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推进情况,童章舜司长、徐欣处长对我区“四分四保”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分级定责,确保任务毫厘不差 按照“谁形成、谁整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1+3”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套档案,区发改局、项目乡镇和项目施工单位(村民自建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三级负责收集管理。区发改局是以工代赈项目档案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指导、督促全区以工代赈项目资料编制和档案收集,并承担全区以工代赈项目全过程档案资料规范性审查和管理职责;项目乡镇是项目档案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负责具体项目谋划、规划、储备、申报和实施阶段的收集和整理,履行建设单位责任;施工单位或村民委员会是项目档案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负责项目施工资料的收集并保证资料的完整和真实性。 二、分类下单,确保资料齐全翔实 按照以工代赈项目重点建设领域侧重支持类型,建立“2+2+5”的项目资料清单管理制,即对照省发改委《关于加强以工代赈项目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通知》给出的以工代赈县级项目资料清单,根据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两大类型,在细化两类项目资料清单中,重点突出本地劳动力组织、劳务报酬发放、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和公益性岗位设置四个方面资料要求,再从项目的规划储备、申报、实施、验收、总结移交五个阶段,按照责任分工收集归类项目档案。 三、分项建档,确保政策落地有痕 在以工代赈项目全过程档案资料收集、规范管理中,重点突出以下几点:一是项目审批的规范性。在可研报告中,对群众务工组织、劳务报酬发放、项目效益等落实以工代赈政策事项进行专章论证。审批文件对项目建设方式、劳务报酬占专项资金的占比予以明确,突出两个“能…不…”的政策要求。二是区乡村三级公开公示。切实做好县一级计划公示、项目乡镇(村)项目公示、施工单位施工公告、劳务报酬发放公示“四不缺”,确保项目信息公开透明、群众知情。三是当地群众务工组织。吸纳当地群众务工情况、劳务报酬实际发放情况和劳务培训情况,以及镇村两级党组织在务工组织和劳务报酬发放的履职尽责情况,均在项目档案中全链条呈现。四是利益联结机制和公益性岗位设置。客观反映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和村民签订股权量化协议的情况。内容具体明确分红模式、分红年限、所得利益分配方式;公益性岗位设置,规范归档岗位的名额、工作内容、报酬资金来源等佐证资料。五是项目质量保证资料和第三方检测报告。系统反映项目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施工,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解决出现的问题。项目建成后,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验收报告。六是竣工验收资料、结(决)算报告和后期管护计划。施工单位自验、乡镇初验、县级复验。结(决)算报告、完善产权移交,明确项目所有权、使用权和管护责任单位。七是项目绩效评价报告。重点归集项目绩效目标,以及资金计划、到位和使用情况、财务管理情况、项目组织实施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资料。 四、分段把关,确保全程管控有效 在项目实施期间,为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和水平,区发改局重点盯住项目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三大环节,确保全程管控有效。一是抓培训。区发改局定期对各项目乡镇、村、项目业主、施工企业开展档案知识培训。稳定档案人员队伍,保证档案管理的延续性。许多工作,特别是基础业务和规则制度建设,需要档案人员较长时间的学习,积累经验,才能逐渐适应或逐步完善。二是抓督导。加强对项目实施全流程的督导检查,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分阶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实地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项目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有效防止“重建设、轻赈济”“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三是抓终审。将项目资金计划文件、项目建设责任书、工程实施方案、工程票据、劳务报酬或补助兑现花名册、群众务工记录、竣工决算、工程报账和项目验收申请、验收意见表、工程总结及项目实施前后的相关图文等 11 项“资料合格”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前置标准,防止“终点绊倒”,输在“最后一公里”。
各位领导,以上是我们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的一点粗浅探索,与省发改委、省以工代赈办的要求和兄弟县(区)的经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特别小菊主任和陈琦主任的重要讲话精神,借鉴转化学习成果,结合地方实际,认真践行以工代赈各项工作要求,把“赈”字落到实处,让项目区的老百姓增强获得感,为全省以工代赈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巴州力量。
最后,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对巴州区的关心和支持,诚挚邀请 各位领导到巴州区指导工作。 谢谢大家! |
上一条: 农资涨,农民如何持续增收?农业 |
下一条: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
[返回上一级] |